过客 @ 游记


美食 + 咖啡


运动系列


生活娱乐 + 自我提升


旅游精髓

Move to new home (已经转移新的部落格)

更多精彩和最新动态
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https://guokenewlife.blogspot.com/

(342) 单人飞行记录13- 澳门 - 玫瑰堂,关帝庙,仁慈堂大楼,议事亭前地 (Macau)

2010年12月31号,单人飞行记录13,开始有点懒惰了,要放网上资料了事了,呵呵。。。

我从卢家大屋出来一个转弯就看到了玫瑰堂。在30号,也就是昨晚来过了这里,

跟大堂的情形一样,晚上没有开,所以我又回来了,并进去参观了教堂内部构造,

这间教堂跟其他的教堂最大的不同地方是这里的人潮源源不断,

因为这间教堂落在旅游区最热门的地方,从议事亭前地来的,或从大三巴牌坊过来的,

都会经过座落在板樟堂前地的玫瑰堂。

MHK222

图1:玫瑰堂外观

玫瑰堂(Igreja de São Domingos),正名为玫瑰圣母堂及圣多明我教堂,

位于澳门的市中心,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1587 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玫瑰圣母(Our Lady of the Rosary)为主保,

次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

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 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

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

1929 年起,天主教澳门敎区主敎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在玫瑰堂中,让信徒敬奉;

1990年代及在2006年进行大规模的重修。

圣堂旁的钟楼改建为圣物宝库,展出澳门教区的文物;

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会的徽号。

正面上下共分三层,每层都被不同款式的圆柱分隔出门窗位置,

顶部则为三角楣,是十七世纪教堂的豪华风格。

(http://zh.wikipedia.org/zh/%E7%8E%AB%E7%91%B0%E5%A0%82_%28%E6%BE%B3%E9%96%80%29)

我去时圣物宝库没有开放,好像在装修什么的。。。

MHK214

图2:圣母像

MHK215

图3:传统式的告解亭

这种告解亭好像在戏才看到而已,我在马来西亚很多间教堂里未曾看过这种告解亭。。。

MHK216

图4:另一个圣母像

MHK217

图5:蜡烛

MHK218

图6:祭坛

MHK219

图7:耶稣

MHK220

图8:座位

我静静的坐在某个角落,看游客进进出出,拍照留念,似乎忘了自己也是游客,呵呵。。。

MHK221

图9:玫瑰堂内观

离开玫瑰堂大概100米而已,另一座世界文化遗产又出现了,

这间是跟西方教堂成对比的中国式老庙宇- 三街会馆,或俗称关帝庙。

本来想进去参观,可惜我踏进两步就出来了,

因为里面的烟雾太强了,第二步时我可以感觉到我再不出去的话,会活生生被熏死!!!

所以没有里面的照片,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里面还有人在拜拜,不会被熏死吗?!?!

MHK223

图10:关帝庙

最后成功的保住生命离开了这里,回到议事亭前地,继续浪人的故事。

.

三街会馆-Pagode Sam Cai Vu Cun(又名关帝庙),

是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议事亭前地旁边的庙宇,为早期澳门华人商家的议事场所。

2005年以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会馆在明代末年已经出现,至清代粤海开关以后始定名为 “三街会馆”。 “三街”指澳门最早的三条街道:营地大街、关前街和草堆街;“会馆”则由三条街道的商行组成。

三街会馆初设时为商人议事的场所,澳门的商贾们在此联络感情、沟通商情,也是清政府发布公告的重要场所。日子一久,三街会馆成为澳门华人的议事场所;而后来的澳葡政府也以会馆作为联系华人的唯一机关。

三街会馆的建筑巳无从考证,经数次大修而成为现今的面貌。会馆开设之初,即设关帝像供奉。由于起初时议事场与庙宇合一,而后来三街会馆功能消失,庙宇成为了会馆的主要功能,故被人直呼其为“关帝庙”。

澳门的早期商人,喜欢聚集一起沟通商情。商人选择的议事场多是重要的庙宇中,起初在妈阁庙、莲峰庙中。后来有人牵头组建会馆,结束了在庙宇议事的习惯。

三街会馆的建筑巳无从考证,但据重修碑记载,三街会馆初修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庆九年(1804年)和道光十五年(1835 年)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大修。在三街会馆开设之初,议事场与庙宇合一;后来在最后一次大修,才将在建筑旁增建了一间公所才与庙宇分开。

20世纪20年代后,三街会馆逐渐衰微,庙宇成为了会馆的主要功能。因三街会馆内一直供奉关帝,遂演变为关帝古庙;除了供奉关帝外,还设有财帛星君与太岁的神位。庙内两旁展示了多种古代的银质武器,此为澳门其他庙宇所没有之摆设。三街会馆昔日的热闹景象,唯有在关帝神诞和财帛星君诞搭棚唱戏时再现。

(http://zh.wikipedia.org/zh/%E4%B8%89%E8%A1%97%E6%9C%83%E9%A4%A8)

.

议事亭前地依然很多人,我走进一个小巷,看到一个阿伯塑像,

奇怪为什么阿伯藏在小巷里面,所以上前看个究竟,

原来这位阿伯是贵尼劳主教(1516-1583),是澳门的慈善创办人,值得尊敬!

MHK224

图11:贵尼劳主教(D. Belchior Carneiro)

原来贵尼劳主教的塑像旁边就是有名的仁慈堂大楼的博物馆入口处,

很多人在仁慈堂大楼前经过,却不是很多人知道仁慈堂博物馆的入口处是在旁边的,呵呵。。

.

仁慈堂大楼(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是位于议事亭前地旁边的砖石建筑物,为澳门慈善机构仁慈堂的物业。

2002年获澳门政府授予仁爱功绩勋章;

2005年以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仁慈堂大楼的地下是澳门政府部门公证署的办公室,二楼则为仁慈堂博物馆。

于1569年,天主教澳门教区的首任主教贾耐劳(D. Belchior Carneiro) 创立澳门仁慈堂,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

仁慈堂大楼建于18世纪中叶,1905年以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方式加建拱廊部分,修成甚具古典文化特色的建筑模样。

昔日的仁慈堂又被称为支粮庙,据《澳门记略校注》一书所记载,因昔日仁慈堂属下的老人院及医院等慈善机构的职员都会到该处支取薪水。

仁慈堂博物馆于2001年12月14日正式揭幕,展出了大部份来自仁慈堂值理会主席飞安达的私人珍藏。

(http://zh.wikipedia.org/zh/%E4%BB%81%E6%85%88%E5%A0%82%E5%A4%A7%E6%A8%93)

MHK225

图12:仁慈堂大楼的花

MHK226

图12:仁慈堂大楼阳台

仁慈堂的管理阿伯告诉我说1号和2号休假,31号只开半天,你迟来5分钟就要3号才来了。

过后,他看没有人,干脆过来告诉我哪里拍照好看,最后还当起模特儿叫我拍,

可能阿伯是隐姓埋名的摄影高手,好吧,喀嚓,就这样一张照片。。。

MHK227

图13:议事亭前地

可以在仁慈堂大楼看议事亭前地的人潮也不错,哈哈。。。

MHK228

图14:仁慈堂大楼百叶窗

这张照片也是管理阿伯教我拍的,后面还有两位日本游客,

可能日本人听不懂阿伯的广东话,所以阿伯只是跟我讲话,

阿伯真有趣,原来澳门人也有可爱的人啦。。。

过后,我走去图14日本人所站的位子看她们在看什么,

啊。。。原来又是另外一个美景啊。。。

MHK229

图15:另一个角度的议事亭前地

MHK231

图16:仁慈堂大楼- 很悠闲的地方

MHK230

图17:花与窗

靠!在仁慈堂大楼拍那么多有的没的东西,博物馆才是主菜啦!

都是日本美眉的错!还有摄影高手阿伯的错!

MHK232

图18:仁慈堂博物馆

其实我并不会欣赏仁慈堂博物馆的东西,呵呵。。。

MHK233

图19:瓷器展览馆

仁慈堂的管理阿伯叫我站在门口一次过拍完全部瓷器,他说这样的照片比较好看,

可是我觉得他是知道我不会欣赏瓷器,呵呵,不过我是真的不会欣赏瓷器啦!

MHK234

图20:回到议事亭前地

下来后,又是午餐时间了。来到一间叫海怡咖啡美食,叫了一碟滑蛋牛肉饭,

MOP20(~RM8.6),味道不错,不过那个滑蛋粘粘的,很奇怪。

MHK235

图21:滑蛋牛肉饭

吃饱后,继续前进!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