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 @ 游记


美食 + 咖啡


运动系列


生活娱乐 + 自我提升


旅游精髓

Move to new home (已经转移新的部落格)

更多精彩和最新动态
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https://guokenewlife.blogspot.com/

(340) 单人飞行记录11- 澳门 - 圣安多尼敎堂,花王堂前地,旧基督教坟场,圣保禄教堂的遗址,天主教艺术博物馆 (Macau)

2010年12月31号,一个住宅楼底部的阶梯出来,圣安多尼敎堂(花王堂)就在眼前。

圣安多尼敎堂是澳门三大古老教堂之一,始建于1560年,是耶稣会会士最初驻扎在澳门之地。

教堂多次毁于火灾,后重修,于1875年重修而形成现在的面貌。

这里一样没有多少游客会来,甚至很多旅游介绍书也没提起,

不过因为圣安多尼敎堂也是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里面,所以我来了。

(其实不是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里面,而又被我看到的话,我也会去的,呵呵)

MHK171

图1:世界文化遗产 - 圣安多尼敎堂

MHK172

图2:圣安多尼敎堂内观

圣安多尼教堂(Igreja de São Antonio)原是用茅草和竹棚搭建而成的。

由于外国婚礼多数以鲜花装饰,故圣堂时常出现一片花海,因此华人亦称之为「花王堂」。

1874年9 月22日甲戌风灾,圣堂被雷电击中起火,但其火光却引导了海上的居民上岸,

故教堂每年都会庆祝「天灾节」,以纪念这事迹。

教堂两层的顶部都有古典式的三角楣,而正中有一个壁龛,内里放了里斯本圣安多尼像。

而教堂的正面则为对称的主题,左方接有三层高的钟楼。

(http://zh.wikipedia.org/zh/%E8%81%96%E5%AE%89%E5%A4%9A%E5%B0%BC%E6%95%99%E5%A0%82_%28%E6%BE%B3%E9%96%80%29)

MHK173

图3:圣安多尼敎堂的马槽

(我好像在收集马槽照片那样,>.<|||)

MHK174

图4:祭坛

MHK175

图5:圣安多尼雕像

圣安多尼是出生于葡萄牙的圣人,以助人寻找失物见称。

后来,人们不只希望他帮助寻找失物,更希望他帮助寻找伴侣,

于是圣安多尼也成为了“婚姻主保”。呵呵。。。

MHK178

图6:圣安多尼堂与花王堂前地

花王堂前地并没有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里。我在这里逛了一下,

就走去对面街的白鸽巢前地- Praça de Luís de Camões,

还有东方基金会会址- Casa Garden和旧基督教坟场- Cemitério Protestante。

这三个地方都是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唯有东方基金会会址不开放给游客参观,

而白鸽巢前地好像没有什么看的,所以我只好参观旧基督教坟场了,呵呵。。。

MHK176

图7:旧基督教坟场旁的一间小教堂

MHK177

图7:旧基督教坟场

这个旧基督教坟场为什么会进入世界遗产呢?我不知道,看看下面网上的解释吧。

.

旧基督教坟场(葡萄牙语:Cemitério Protestante)位于澳门西北部,

圣安多尼教堂北面,东方基金会会址之右。

安葬了如著名画家钱纳利、传教士马礼逊等人。

坟场内有一罗马风格小教堂,二战后坟场转交圣公会管理,教堂则以马礼逊命名。

坟场由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21年建立,以解决当时新教徒在天主教占特权地位的澳门城缺乏长眠之所的问题。

天主教会固不愿见新教徒葬于城墙之内,中国人亦不容许外国人埋于关闸以北的地方。

来自英国、美国及北欧国家的商人唯有秘密地把先人葬于城墙与关闸之间,

恐防被中国人发现会发生冲突,甚至在离开之后毁坟灭尸。

事情最终在马礼逊的原配玛丽在1821年去世以后解决。

当时的地区委员会决定购置一幅地皮,并与葡方在法律问题上达成共识。

后来所有外国人都可以在此安息,而原先葬于其他地方的遗体亦迁葬于此,

所以有些墓碑的年代早于坟场始建的年份。

坟场葬了来自英国、美国、荷兰、丹麦、瑞典和德国的国民。

坟场在1858 年关闭,此后就称为「旧」基督教坟场。

坟场也是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陈真哭别师傅霍元甲的拍摄场景。

(http://zh.wikipedia.org/zh/%E5%9F%BA%E7%9D%A3%E6%95%99%E5%A2%B3%E5%A0%B4)

既然白鸽巢前地没有什么,东方基金会会址又不开放给游客参观,

所以很快的我就离开这里了,我朝着大三巴方向走回去,我想大三巴应该开门了吧,呵呵。。

MHK179

图8:回去大三巴路途

这次我又没有走回刚才来时的路了,我选上另一条比较有澳门老街味道的街道走去。。。

老街就是有很多店面,在经过一间茶餐室时,才想到自己还没有吃早餐啊!

早上9点30分,我走进了一间茶餐室,叫了一碗火腿面。

MHK180

图9:火腿面

一碗火腿面,就是几块火腿,和云吞面用的面,11澳币(~RM4.70),不会贵,不过很小碗。。

MHK181

图10:恋爱巷

在靠近大三巴处,有一条小巷叫恋爱巷,这里的路名真的是无奇不有,

不懂这条巷是不是有故事的,哈哈。。。

9.55am,我回到了大三巴牌坊,这时候的开始有不少人了。

我朝着大三巴牌坊门口走去,进去参观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免费的)。

MHK182

图11: 大三巴牌坊

MHK183 MHK184

图12&图13:圣保禄教堂的遗址 (大三巴牌坊后面)

1990年代初,政府曾对圣保禄教堂的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及修复工作,

并发现了当时教堂背后的建筑遗址及埋葬教士的墓地。

及后在1996 年,政府在该遗址建成了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

展出不少澳门教会的珍贵文物;

同时,也在大三巴牌坊的背部安装了铁架楼梯,以供游人参观,

可是楼梯的铁架插了在牌坊的结构之内,此举引来一些文物专家的不满。

在回归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将牌坊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由于政治及技术因素而未能成功。

2005年,中国政府成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大三巴牌坊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

(http://zh.wikipedia.org/zh/%E5%A4%A7%E4%B8%89%E5%B7%B4%E7%89%8C%E5%9D%8A)

MHK185

图14:殉教者骸骨存放地

MHK186

图15:圣方济各堂

大三巴牌坊后面的尾端就是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入门依然是免费的。

里面展示着天主教在澳门历年来富有艺术价值的用品/雕像,还有殉教的日本教徒的骸骨。

我在里面慢慢欣赏艺术品,不过走廊很窄,每当一班旅行团的人进来,就会形成小小的阻塞。

MHK193

图16:天主教艺术博物馆

MHK187

图17:墓室

两旁玻璃窗里都是殉道者的骸骨,让我突然对这里肃然敬起。

MHK188 MHK189MHK190 MHK192

图18/19/20/21:富有艺术价值的用品/雕像

MHK191

图22:日本殉道者

这副画让我看了很久,感觉上很可爱,所以我傻傻看了很久后才走向前看解释。

原来这副画是1640年的画,作者不详。

主要是要表达1597年2月5号26名基督徒在日本长崎殉教的情景,

当中23名为方济各会士成员,其余3名为耶稣会成员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